查看原文
其他

“丑陋”的身体为什么令我们不安 | 书单

可以文化 KEY可以文化 2022-04-16

书单 /Booklist/

前几天,小KEY为大家介绍了《世界上最丑的女人》的故事原型——“胡子女士”,她因为身体毛发旺盛异于常人,而被经纪人兼丈夫带着在全美洲巡回展出。同时代的马戏团畸形秀也在西方盛行。


人们为什么会热衷于观看对“怪胎”身体的展览?这其中又反映了人们对身体的什么心理?


今天,小KEY就为大家带来一份以“身体展览”为主题的书单。


我们如何了解身体


人类对身体的好奇在睁眼意识到自己的存在那一刻就开始了,从最古早的神话想象到医学、科学的研究,我们不断更新着对身体的了解。


#01


《山海经》

佚名 著

岳麓书社 ,2006年5月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山海经》这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就像一座知识的矿藏,储藏着历史、地理、文学、医学、宗教、民俗、绘画艺术、神话传说、杂论等多方面的宝贵知识。


其中一些神话与部族佚事里读上去不可思议的描写,例如“刑天舞干戚”、“一臂国”、“枭阳国”等都体现了古人对身体的关注和想象。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与天帝争夺神位,天帝砍断了刑天的头,把他的头埋在常羊山。没了头的刑天以乳头做眼睛,以肚脐做嘴巴,一手持盾牌一手操大斧而挥舞着。)

“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左手操管。”

(枭阳国在北朐国的西面。那里的人长着人的面孔和一张长长的嘴唇,他们身子黑黑的,还长着长长的毛,他们的后脚跟是分叉的。一看见人,他们就张口大笑。他们左手还握着一根竹管。)


#02

《自然史》

 [古罗马]普林尼 著

李铁匠 译

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8月


这本《自然史》是人类最早出版的、影响巨大的博物学著作之一,它以巨大的篇幅详尽地记述了作者所生活时代的几乎所有方面的知识,被认为是百科全书的起源。


其实《自然史》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如果我们按照古希腊语“史”字的本意,把希罗多德的《历史》理解为当时希腊人所知道的故事,那么《自然史》实际上就是当时罗马知识界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记载而已,书中有专门的章节记录了当时条件下对“人类”的所有了解。


#03

《怪物与惊奇(On Monsters and Marvels)》

[法] 安布鲁瓦兹·帕雷 著

贾尼斯·帕里斯特 译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


这本书的作者安布鲁瓦兹·帕雷1510年出生于法国,是现代外科的创始人之一。当时的理发店Tony老师还要负责外科手术,帕雷从一名理发店学徒最终成长为了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的首席外科医生。

 

这本《怪物与惊奇》就是帕雷编写的一本图文并茂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奇异的人类和动物生产、奇特的野兽和自然现象,是最早的尝试解释出生缺陷的研究之一。


#04

《病玫瑰:疾病与医学插画的艺术》

[英]理查德‧巴奈特 著

郭腾杰 译

理想国丨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2019年7月


这是一本密恐慎入、入了又忍不住不翻的书。


作为一部医学与艺术跨界之作,这本书收录了自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354幅珍贵医学绘画,科学细致地记录了人类身体因为疾病而产生的变化,集中展现了前彩色摄影时代医学图像的科学与艺术成就,更是回顾了一段令人难忘的人类疾病抗争史。


天花、霍乱、癌症、性病……10种疾病,10个人类抗争恶疾的故事。


与战胜病魔一样艰辛的,是克服来自身体的痛苦与厌恶的情感交杂。

“没有永恒的奥秘,只有暂时的无知;也没有生命力和灵魂这回事,只有酵酶和底物在体内孜孜不倦地起舞。在这个耽溺于进步可能性的世纪,信奉科学的行医者挺身而出,当起向完美未来挺进的先锋部队。”


我们如何理解身体


当人类把目光转向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之后,就产生了主体与他者、同类与异类、正常与异常的概念,这些概念深刻地影响并塑造了我们的社会心理和文化价值,也因此诞生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


#01

《格列佛游记》

[英] 乔纳森·斯威夫特 著

张健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格列佛游记》里,主人公因为一次次的航海意外,游历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国家,有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


斯威夫特根据当时英国的现实创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般的幻想世界,讽刺了当时的政治党派争权夺利的丑陋现象,使得这本经典著作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


每到一个国度,作者都用非常细致独到的笔触介绍当地风土人情。在一个外来人的视角里,当地居民的身体总是他着重会注意观察凝视的部分。

 

例如第四章慧骃国里这段初见描述“野胡”的文字:

“它们样子很奇怪,很丑陋,使我感到吃惊,因此我就在一丛灌木后面卧下来看个仔细。……它们头上、胸前都长着一层厚厚的毛,有的地方毛是鬈的,有的地方毛是直的。它们像山羊一样长着胡子,背上、腿前面、脚面上都长着很长的一道毛,但是身体的其他部分却没有毛,这样我就看到它们的皮肤是浅褐色的。它们没有尾巴,除了肛门附近有一些毛以外,臀部也没有长毛。”


#02

《巴黎圣母院》

[法] 维克多·雨果 著

陈敬容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1月

说到文学史上的 “畸形怪物”,就不能不提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是一个被父母遗弃在巴黎圣母院门前的畸形儿,他有几何形的脸,四方形的鼻子,向外凸的嘴。被称为长相丑陋又聋的钟楼怪人。但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是“真善美”的代表。上帝把一切丑陋都给了他,他却用善良来回报这个世界。


雨果塑造的卡西莫多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丑八怪”,他赋予了卡西莫多一种“美丽”,一种隐含的内在美。他勇敢地从封建教会的“虎口”中救出了爱斯梅拉达,用“圣殿避难”的方法保住了姑娘的性命。美与丑在他的身上矛盾又神奇地交织,卡西莫多也成为了经久不衰的文学形象。


#03

《陪衬人》

[法]  埃米拉·左拉 著

刘恒永 译

华文出版社,1998年1月

《陪衬人》讲述的是一个辛酸却也同样让人震撼的社会现实,就像左拉在文章的开始所说的:

“在巴黎,一切都能出卖:愚笨的姑娘和伶俐的女郎,谎言和真理,泪水和微笑。”


 小说讲述了一个叫杜朗多的工业家拿丑做买卖,专门收集丑女出租给那些相貌平平的女子作为陪衬的故事。


在这里丑陋的人成了有钱的贵妇人的赏玩,当然,被玩赏的人难以逃脱屈辱的命运,丑的作用就是陪衬。而这些人出于生计的无奈,只能在孤独的角落痛苦自己的悲哀。左拉用诙谐辛辣的语言将丑陋的社会现实讽刺得淋漓尽致。


#04

《疾病的隐喻》

[美]苏珊·桑塔格 著

程巍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年4月

1987年,当桑塔格被诊断出罹患乳癌之后,她赫然发现我们早已发展出一套应付疾病的神话学,这套神话的夸张程度,经常扭曲了疾病的真相,让病患因为身体的异常而备感孤立。


桑塔格提出,人们对某些疾病,尤其是癌症的迷思,不但给病患加诸更多的痛苦,且往往压抑了他们去寻求适当治疗的方法。


她因此为文阐释,去除了癌症的神秘面纱──癌症不过是一种疾病,而非诅咒或惩罚,当然更不是一件令人难堪的事。


《疾病的隐喻》是社会批评的经典之作。书中收录了桑塔格两篇重要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及“艾滋病及其隐喻”。


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诸如结核病、艾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会的演绎中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并进而转换成一种政治压迫的过程。

 

“疾病是生命的阴面,是一重更麻烦的公民身份。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则属于疾病王国。尽管我们都只乐于使用健康王国的护照,但或迟或早,至少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被迫承认我们也是另一王国的公民。”


#05

《美妙的丑陋》

[美]格雷琴·亨德森 著

白鸽 译

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 2018年5月

究竟什么是丑陋?丑陋的存在有何意义?

 

这本书从丑陋的身体讲起,从身体和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历史上的丑陋个体和丑陋群体与其身处的社会文化之间的周旋,还将丑陋的关联性延伸至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通过众多生动的历史案例,揭示“丑陋现象”折射出一个个尖锐的文化问题。作者以一种批判和反省的笔触对丑陋进行文化探索,实质上也是一次对人性的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里也专门提到了“世界上最丑的女人”茱莉亚·帕斯特拉娜的事迹,这正是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短篇小说《世界上最丑的女人》的故事原型。


我们如何凝视身体


翁贝托·艾柯说:“美丽有时很无聊。”


有了审美就有审丑,人们对异常的身体总有种畏惧、厌恶又好奇、迷恋的矛盾心理,不管这异常是天生还是由于疾病,抑或是人为。


#01

莫言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1月

《檀香刑》是莫言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书里用精彩的笔墨描写了晚清一种惨烈酷刑——檀香刑,“用一根檀香木橛子,从那人的谷道钉进去,从脖子后边钻出来,然后把那人绑在树上”,行刑过程中“校场的四边上镶满了人,白花花的阳光下一片人头在放光”。


这是一场人为的极其残忍的身体展览,莫言用夸张恣肆的语言刻画了“受刑者”的悲壮和“刽子手”的复杂心理。


《檀香刑》是莫言试图彻底摆脱西方文学影响的一次努力,也是莫言用小说的方式向民间戏曲的一次致敬。


#02

《饥饿艺术家》

[奥] 弗朗茨·卡夫卡 著

彤雅立 译

未读·北京燕山出版社,2021年1月

《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生前最后一部结集的作品,共收录四篇小说。当时的卡夫卡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数次进出疗养院。这部作品集是他在病榻上完成校稿的,最终在卡夫卡病逝两个月后出版。


收录的同名短篇小说《饥饿艺术家》描述了马戏团里另一种身体展览的表演——饥饿表演。一个痴迷于饥饿艺术的表演者在笼子里忍受饥饿长达四十天,等待来往的游客驻足参观。


小说讲述了这位艺术家从高光时刻到被世人遗忘,不被理解而郁郁寡欢,最终活活饿死在干草笼子里的故事。


“当时饥饿表演者风靡全城;在饥饿表演期间,人们的热情与日俱增;人人都想每天至少看饥饿表演者一次;……观看他如何脸色苍白,身穿黑色紧身衣,瘦骨嶙峋,连一把椅子也不屑一顾地坐在撒上去的干草堆上,一会儿有礼貌地点点头,强作笑容回答问题,一会儿把胳臂伸出栅栏,让人摸摸他有多瘦,但随后又完全陷入沉思,不理睬任何人,连对他来说十分重要的、笼子里的惟一家具时钟的打点声他也充耳不闻,而只是呆呆地望着前方出神,双眼几乎紧闭,有时端起一只小杯子喝一口水,润一润嘴唇。”


#03

《马戏团之夜》

[英]安吉拉·卡特 著

杨雅婷 译

四川文艺出版社,2021年6月

安吉拉•卡特的这部《马戏团之夜》曾获得詹姆斯•泰特•布雷克纪念奖。卡特发挥文学女巫的本事,在读者眼前上演了前所未见的文字马戏。


小说以巡回马戏团为舞台,将时空安排在新旧世纪交接之处,带领读者倾听因为长了一双天使般斑斓的翅膀而赢得“伦敦维纳斯”称号的马戏团明星飞飞的怪诞经历。


小说里还描写了一座专门收集不同常人的“女怪物”博物馆,女孩们被陈列在壁龛里供有奇特癖好顾客挑选。


卡特在《马戏团之夜》里灵巧地戏弄“叙述”的本质,将故事与故事层层堆栈交错,呈现如万花筒般炫惑迷人的架构,再加上哥特式的华丽叙事让情欲膨胀的临界隐藏在马戏团帐棚的背后,真实且丑陋的世界让人不得不信以为真,整部小说看似记实,又似谎言虚构,体现了卡特式的女性主义关怀。


“史瑞克夫人是这样安排博物馆的陈列的:楼下原本是酒窖,她让人在那里建了一个像是安放骨灰用的地窖,头顶是虫蛀的梁柱,脚下是污秽潮湿的青石板,这个地方被称作‘地狱’或是‘无底深渊’。女孩们全都听命站在一个个从黏滑滑的墙壁上凿出来的石龛里,只有‘睡美人’除外,她保持俯卧的姿态,因为俯卧正是她的特点。每座石龛的前方都有小幅帘幕遮掩着,那些帘幕前面又点着一盏小灯——这些便是她所谓的‘亵渎的圣坛’。”


#04

《P. T.Barnum: America’s Greatest Showman》

PhilipB. Kunhardt III and Peter W. Kunhardt

New York: Alfred A. Knopt,1995

安吉拉·卡特的《马戏团之夜》里的故事就有这位美国马戏团之父巴纳姆的影子。

 

他是这个话题下不得不提的人物,根据他的事迹改编的电影《马戏之王》由“狼叔”休·杰克曼主演。但历史上的巴纳姆的事迹远比电影还要令人咋舌。

 

他利用大众猎奇的心理,举办了各种怪人展览,得以发家致富,也因此带动了马戏团“怪胎秀”节目的兴起。他的第一个“展品”是一位70岁的老年黑人女性,名叫乔伊斯·赫斯。


赫斯已经双目失明,身体部分瘫痪。而巴纳姆把她打造成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的女仆,声称她有161岁高龄,是活着的奇迹。甚至直到她去世也没有放弃最后一次赚钱的机会,巴纳姆举办了一场公开的收费的赫斯解剖公开展览,榨取了最后一笔价值。

 

巴纳姆还建设了一个“奇迹之地”,其中“怪胎秀”是核心景点,面向广泛的家庭观众开放。


“怪胎”被巴纳姆分为三类——“天生的怪胎”,如超重女士、侏儒、“骷髅男”和巨人、胡子女士;来自土著文化的“异国情调”;和“白手起家的怪胎”,例如那些表演新奇行为和纹身严重的人。这些展览都非常受欢迎,并进一步巩固了巴纳姆作为“最伟大的怪胎表演者”的声誉。


#05

《Inseparable: The Original Siamese Twins and Their Rendezvous withAmerican History》

HuangYunte

New York: Liveright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18

这是一部关于暹罗连体双胞胎的传记作品。封面上的两人分别叫恩和昌, 1811年出生在暹罗,有四分之三中国血统。兄弟俩共用一个胸腔,是对连体婴儿。


他们在18岁的时候被一个苏格兰商人买进马戏团,在全球巡回表演,10年后在美国加入世界三大马戏团之一的玲玲马戏团,以出色的表演能力成为台柱子,并成为美国公民,还买了黑奴。1843年两人分别娶了英国的一对姐妹,恩生了10个孩子,昌生了11个孩子,最后在1874年,恩因肺病去世,3小时后,昌也在悲伤中去世了。


#06

《The ChineseLady: Afong Moy in Early America》

Davis,Nancy 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9

1834年,一位名叫梅阿芳的年轻中国妇女裹着小脚踏上了纽约市的海岸。她接受商业公司赞助,第一个在海外畸形展上展示自己的小脚,利用美国人对远东的好奇心兜售东方异国情调商品。


在刚到美国的几年里,她塑造了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炙手可热的她成为诗歌的主题,成为发型和新时尚的引领者,也是赢得赛马冠军的幸运名字。她去到各地的城镇与美国人面对面地见面,在当地舞台上表演。她也因此进入了上流社会,是第一位受到白宫欢迎的中国客人。

 

随着美国人对她的新奇感逐渐消失,梅阿芳的名气日渐式微。被经纪人抛弃后,梅阿芳最后只能在新泽西州的一家救济院度日。


#07

《Secrets of the Sideshows》

Nickell·Joe

.Lexington: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2005

这是一部揭秘马戏团把戏的书籍,昔日的狂欢节杂耍虽然辉煌不同往日,但例如食火吞剑、“鳄鱼男孩”和“大猩猩女孩”等人类古怪的奇异表演背后的秘密仍然存在。


这本书的作者乔·尼克尔与马戏团表演者一起工作,揭开了这些戏法的神秘面纱。作者揭示了表演的结构、表演背后的具体方法以及表演者招募和吸引观众的策略。


他还追溯了这种表演的历史,从古埃及魔术和街头集市表演到马戏团之父P.T. 巴纳姆的杂耍。通过深入了解被称为“怪胎”的男人和女人的个人生活,尼克尔展示了马戏团里不为人知的故事。


书单提供:门泊舟
编写:就木


欢迎扫码添加小KEY微信,

加入「可以的读友群」哦



点击卡片即可购买


👇

◆  ◆ 阅 读  ◆  ◆

本文版权所有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联系后台 |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KEY-可以文化 出品 | 编辑:就木


◆  ◆ 往 期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